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與育幼院長重逢 感念戰亂收容之恩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 
 
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,日本藉故在盧溝橋發動攻擊,我軍奮勇抵抗。對日抗戰,由此全面展開。
二十七年秋,適黃河鄭州段決堤氾濫,滔滔黃河水,一瀉千里,豫東首當其衝,因之,災民們扶老攜幼,往西越平漢鐵路,向河南葉縣一帶逃生。
是時,抗日名將孫連仲任第二集團軍總司令,總部暫駐河南唐河,其夫人羅毓鳳女士了解到黃河水災的情況嚴重性後,大動慈悲心腸,於二十八年春,在葉縣焦莊成立了「第二集團軍臨時難童救濟院」,並任院長,隨即展開收容災區難童工作。事為中央獲悉,後奉准改為「第二集團軍難童教養院」及「賑濟委員會河南內鄉兒童教養院」,均派羅毓鳳女士為院長。
教養院因戰事影響,從葉縣遷至魯山,繼遷內鄉西峽口,再遷陝西眉縣。三十四年八月,抗日戰爭勝利,孫長官(在此之前,孫總司令已奉派為第六戰區長官)奉派為河北省主席兼北平市長,羅院長必須隨同赴任,乃卸下院長職務,但院童對其賜予之恩德,則永遠無法忘懷。教養院並於三十五年三月遷回河南許昌,先後更名為「社會部河南第二育幼院」、「社會部河南育幼院」。茲因內戰影響,育幼院又於三十七年十二月底遷至豫南信陽縣。
當時正值戰亂,父親為了讓我能平安來臺,幫我報名入讀育幼院。後來我們同學三十九人,三十八年二月底在信陽離開育幼院,志願從軍,投效陸軍第七十五師。十月十日,在廣東汕頭乘船來臺,隨奉令增援舟山島。
三十九年五月,政府為保衛臺灣,將舟山十五萬軍民轉進來臺,本師十六日起航,十九日到達基隆港。隨後轉進桃園大溪,六月十九日(端午節)登陸小金門及大、二擔;四十年初,移防大金門。
同學趙瑞恆四十三年來臺參加陸軍射擊比賽,知羅院長住臺北木柵,乃俟機前往晉謁。奉院長面諭:等你們返臺,來信告知,我去看你們。
部隊於四十三年五月返臺,駐羅東守備。羅院長於六月十六日上午抵達羅東,派員至各營區,通知同學到羅東聚會。因駐地分散,無法一一通知前往,故參與者僅二十四人。
中午羅院長招待每人一碗肉絲炒麵,雖非山珍海味,能親睹院長慈顏,尤勝山珍海味。因時間有限,不能久留,最後只有在羅東公園與羅院長合影留念。
【作者速寫】董延齡,三十八年於河南陸軍第七十五師入伍,五十八年上尉退伍。六十年轉任公務員,任臺北市政府科員、股長、專員等職,八十六年四月退休。
 
(點閱次數:139)